今日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此时,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但其实,立秋时伏天还没过去,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因此,在这秋夏相交之际,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立秋养生要点
01
养阴为上
饮食应以“少辛多酸”为原则,选择口味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护阴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水果、芝麻、枇杷、菠萝、乳制品等润肺食物。
02
宁心养神
进入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焦躁,应宁心养神、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心烦。
可以通过练习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调节气息、消除焦躁、养护心气,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干燥的秋季,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静心凝神、强身健体尤为重要。
03
早睡早起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04
适度运动
立秋后,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身体发热,微微汗出即可。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立秋养生有三防
01
防滥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注意不可乱补,不要无病进补和不分虚实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02
防秋瓜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容易患上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03
防秋燥
秋季虽然气候变得凉爽,但是空气中的水分散发速度也变快,变得干燥起来。因此人们通常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甚至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疲乏无力以及大便干结等症状。
立秋养生饮二茶
01
养心安神——甘麦大枣茶
材料: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甘草、浮小麦研成粗末,红枣去核,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左右,代茶饮(大枣可嚼食)。也可将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300毫升,一日内分2~3次服完。
功效:养阴除烦、宁心安神。
02
养阴润燥——乌梅生姜茶
材料:乌梅1个(去核)、生姜1~2片、红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去核,乌梅肉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切丝,同红糖一起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半小时即可。
功效:养阴生津、暖胃健脾。
健康入秋需养脾
中医养生有“秋来伏不去,祛湿护脾胃”之说。
健旺脾胃之气以加强身体营养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满足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01
饮食养脾胃
秋季脾胃虚弱者在饮食上宜多食温热食物,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
年老脾胃虚弱者可每日食粥以益胃生津,如杏仁糯米粥、百合莲子羮、黑芝麻糯米粥、银耳冰糖羮等。
02
起居护脾胃
秋凉之后,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
由于秋季天气时冷时热,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要注意随温度变化而增减衣物,以保暖不受凉为宜。
03
怡志益脾胃
随着季节的变化,人的情绪也容易产生波动,而人的情绪、心态与肠胃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预防脾胃疾病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脾胃的刺激。
可经常外出赏景,让喜悦之情时时充满内心、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
立秋养生吃四宝
01
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家常蒸茄子
材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将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02
南瓜
南瓜被认为是“抢秋膘”的首选食物。它具有润燥的功效,同时能给人以饱腹感,因此认为吃了南瓜能够储备过冬的能量。
南瓜莲藕荷兰豆
材料:南瓜、莲藕、荷兰豆、植物油、姜、盐。
做法:南瓜洗净切长条块备用,莲藕斜切片,每片切三长条备用,荷兰豆洗净备用。锅里先放入植物油、姜,随后将南瓜和莲藕放入,盖盖儿闷一段时间,中间为避免糊锅底可加入少许水,等南瓜快熟时,放入荷兰豆,盐、少许酱油,搅拌一下,再盖盖儿闷一会,盛出即可。
03
杏仁
杏仁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除了有较好的润肺养肺功效之外,杏仁还有益于心脏健康,减缓细胞衰老的速度。
04
蜂蜜
蜂蜜有养阴润燥、补益脾胃、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口干、鼻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秋季常见问题。
另外,蜂蜜还能有效缓解人体疲劳,对于解秋乏有较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