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衰老不可避免,我们如何面对-ks8凯发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 > ks8凯发官方网站-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 健康养生 > 健康养生|衰老不可避免,我们如何面对

健康养生|衰老不可避免,我们如何面对-ks8凯发官方网站

来源: 互联网 类别:健康养生 2022年04月19日 12:04:00

1

衰老是一道生命长坡

大家常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其实,死亡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之所以“永恒”,一是因为它的无解,世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死亡体验。二是因为它重要,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一方教授的话说,不解开对死亡的困惑,就会让人始终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临终时痛苦万分。从社会层面看,对死亡的恐惧还是造成过度医疗和临终阶段过度抢救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想重点讲一讲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衰老。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的早逝,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走向死亡,衰老是死亡的前奏。

什么是衰老呢?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衰老是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著名医学人文作家葛文德通过生动的案例表明:“衰老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功能丧失。”

美国开国元老托马斯·杰弗逊在71岁时曾写信给78岁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信中有一段写得很形象:“我们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八十年了,可以预料到它们将会损坏。这里一个轮轴、那里一个轮子,现在一个齿轮、下次一个弹簧,都将会出现故障。虽然我们能暂时将其修理好,但机器终究都是会停止运转的。”

衰老既是独立的状态,又与疾病相互依存。形象地说,衰老与疾病是两个轨道上跑的车,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变轨、并轨。

一方面,衰老是疾病的温床,会形成也会加速某些疾病的进展;另一方面,疾病又可能助推衰老的进程。但无论有没有疾病,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都将处于持续衰老的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程度,通常会进入“无疾而终”的境地。当然,不排除疾病在其中充当了“扳机”,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由多器官衰弱演化为多器官衰竭)。

在衰老与死亡之间,有一个时期叫深度衰老,医学上称之为生命末期,也就是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发力的阶段。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每一个人生命落幕时的质量。

衰老是一个过程,会在全身各处相继发生,人与人之间只是发生早晚与顺序有所不同。人在衰老时,最普遍与突出的表现是全身血管变窄、器官供血不足,并由此带来各个器官的功能衰退,其中严重的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与脑卒中。

人在衰老时,免疫功能普遍下降,抗感染能力低下,少量病原微生物侵入就容易导致严重感染。感染情况表现在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

人在衰老时,多种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容易跌倒和骨折;脑细胞数量和相互间连接减少,记忆力下降,严重时导致痴呆等精神障碍,失智、失忆会相继发生;基因在复制、转录、翻译时出错的机会增加,错误叠加累积,加上免疫力下降导致的纠错能力减弱,癌症发病几率会大大增加……

所有这些,不仅表现为人的各种生理功能衰退,还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衰老不仅增加疾病的发生概率,还使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样的病,老年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转归会与一般成人有很大差别。例如,老年人即使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发烧,白细胞数升高不明显;老年人对手术打击和药物副作用的耐受力明显降低等。所以,对老年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应与一般成人有所区别。我们现在临床上对此还不够重视,往往影响医疗质量,乃至造成医疗事故。

衰老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多器官功能相继衰退,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所以给老年人看病必须更加注重系统分析,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如果按一个一个病分科诊治,必然顾此失彼,甚至互相冲突,带来严重后果。

现在很多老年人一天服用7~8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这是分科诊治带来的结果,每科医生都只顾及某一系统、某一器官的疾病,缺乏统筹考虑。药物都是有毒副作用的,这些毒副作用还具有叠加效应,即使毒副作用不明显,各种药效之间也可能相互冲突。因此,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常常会对身体有害。老年医学专家已达成共识,那就是老年人每天同时服用的药物不应超过5种。

2

对于衰老 可以有所作为

既然人在衰老时会出现多器官功能丧失,其中多数无法恢复正常,我们就必须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

例如,有研究表明,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中存在癌症病灶的可能性逐渐增高。在对其他死因的男性患者遗体的解剖中发现,70岁以上者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高达82%;在女性遗体的解剖中发现,老年女性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病灶的检出率也有相当高的比例。与其他病变相比,老年人身体中的这些癌症病灶实在不算什么大的问题,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断加大筛检力度,对这样的病灶采取“围剿”治疗,反而会对身体和精神带来巨大的损害。

衰老时,人全身各器官功能的不断衰退,必将带来疾病,不是这里病,就是那里病。最后,不是这个重病,就是那个重病,导致我们的死亡。其实,造成我们死亡的不是具体哪个病,真正的死因是衰老,是由于我们已经损耗殆尽。只是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人为地找出一个病来作为死因,而否认“死于年老”和“老死”。

对于衰老,我们也不是完全不能有所作为,我们可以防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等原因导致的早衰,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的过程。

我们也可以积极探索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20年前,我的腰椎出现退行性病变,此后进行性发展;8年前,出现严重症状。尽管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但腰痛已成为我的生活常态。此外,我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下降,身体越来越瘦;一直引以为豪的视力由1.5逐渐降到0.7,还有了白内障;体检报告中列有20多处异常,包括影像学检查发现4~5个可疑阴影(其中前列腺癌高度怀疑)、多项肿瘤标记物指标升高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衰老进程的明显加快,促使我从3年前开始健身训练,每周2~3次。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快有了改善,肌肉发达了,整个人挺立起来了,朋友们夸我“不见老”,我自己也觉得衰老的脚步好像慢下来了。年轻时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常感叹书中那些鹤发童颜的武林耆老,不仅身手矫健,而且腰腹流转自如。想必,他们靠的不是研读秘籍,而在于寒暑操练,经年不辍。

3

夕阳晚照 亦是美好情景

上面讲的是生理层面的衰老问题。其实,衰老的精神含义也需要深入探究,精神与生理是密切关联的。

我观察到,面对同样的衰老情况,面对伴随衰老而来越来越多慢性疾病的困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泰然接受、冷静应对,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如同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银发一族那般豪情四溢,“归来仍是少年”;也有人整天处于对疾病的恐慌,以及对生活境遇起伏的失意、失落情绪中。

不同的态度取决于一个人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并由此反过来影响这个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乃至衰老的进程。

衰老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衰退和疾病的痛苦。但从精神层面而言,人生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各个阶段,见过世面,经过历练,心智与思想更加成熟,更能理解人生与生活的真谛。如果修炼得好,能够做到心静似水、宠辱不惊,超然于生活中的各种失意与失落,对世事洞若观火,对境遇甘之若饴。这样的境界是一般年轻人无法抵达的。

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独到的洞察与表述。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生动地阐述了这个道理。诗的上半部分描述衰老的身体状态:“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但诗的下半部分则展示了他的精神世界:“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是啊,夕阳晚照,红霞满天,往事历历,故人惜惜,放下所有,迎接新生。这是何等美好的情景!

当下,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关于生命知识与生命态度的各种信息汹涌而来,如果以衰老这个人类永恒话题的感悟与探讨为题,我们该如何把握?孰“旧”孰“新”?现代生命知识肯定是新的,但是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精神境界,或者说生命态度,是否在人的智慧层面上,也在不断提示我们,关照我们?

亲爱的老年朋友们,让我们衰老并快活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