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导读:
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要求日益迫切,然而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却一直处于低谷。2003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大陆保健食品产业进行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到2002年,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品种已达4600种,其中投入生产的保健食品仅1200多种,而产品真正卖得好的则不足200种。1994年,中国大陆保健食品市场销售收入为300亿元。到2002年,销售收入大幅下滑至193亿元。保健食品产业严重萎缩。
究其原因是三大弊端制约保健品产业发展。
首先,缺乏诚信造成保健食品市场长期处于低谷。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北京、山东市场保健食品的产品说明进行调查后发现,73.5%的国内产品说明书有违规和虚假宣传,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加之很多企业采用“概念炒作”、“广告轰炸”等营销手段,导致了消费者对整个保健食品行业产生信任危机。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产品开发具有盲目性使保健食品市场萎靡不振。目前,经卫生部批准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和延缓衰老等4项功能,占批准总数的66.7%,但它们的销售收人不到50%。促进生长发育类产品,2002年销售总收入24.17亿元(第4位),每个产品的平均销售收入为1.209亿元(第1位),是免疫调节类产品的18.9倍,但批准产品数只有20个,仅居第13位。
最后,企业科技投入过低,几乎谈不上有什么研发,也导致保健食品市场萎缩。据统计,2001年, 全国1027家保健食品企业中投资规模超过亿元的企业仅50家,而500万元以下投资规模的企业有587家, 约占总数的54%,并有近300家企业投资额还不 足50万元。2001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的科研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6.54%。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使大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处于低水平重复,一个产品市场寿命约在3~5年,有人称之为“保健食品5年生死线”。企业缺乏竞争力、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危机都导致保健食品市场处于空有市场份额却没有销售利润的局面。
而与此同时,北京联合大学生物活性物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根据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对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的保健食品市场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2003年,我国大陆保健食品市场应有500亿元的市场份额,2010年将可达到1000亿元,2020年可能达到2000亿元。然而目前我国大陆保健食品市场的销售额却一直徘徊在170亿元~190亿元,远远低于实际需求总量,市场总体呈现萎缩趋势。
要做大中国保健食品大蛋糕,还需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重塑中国保健食品的诚信形象,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尤其要谴责那些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药品,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恶劣行为。
其次应加大科技投入,用现代科学技术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宝库中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驰名产品,避免低水平重复。像保健食品这类高科技企业,科技投入应占销售收入6%-10%为宜,而广告收入应限制在2%以内。同时,保健食品企业要发展规模经济,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首先要加强监管,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建立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良记录预警系统和危险性评估系统,并定期公示卫生安全合格保健食品及其生产企业。其次,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国家标准”,确保保健食品市场的有序竞争。